在安裝作業系統之前,必須在硬碟上分割上切一塊空間出來給要安裝的作業系統。
現在主流的硬碟分割表格式分為MBR和GPT,通常早期的電腦硬碟大都採用MBR格式(雖然說是早期,其實現在還有一半以上大概還是MBR吧);
如果是近一兩年買的新電腦(說明確點就是搭載Win8的),或是超過2TB的硬碟,大概都是採用GPT格式。
# MBR
MBR是比較早期的分割表格式,硬碟容量不能超過2TB,如果是超過2TB的硬碟,請用GPT格式分割。如果硬是把超過2TB的硬碟用MBR格式分割,會造成2TB至後的部份是不能用的。
一顆硬碟只能分最多四個主要分割區:
但是只有四個分割區對現在的需求來說可能不夠用,所以可以用延伸分割區來打破這個規則:先分出三個主要分割區,再分一塊延伸分割區(空間要分大一點),在延伸分割區裡就可以再分割成好幾個邏輯分割區...
# GPT
* 給超過2TB容量的硬碟使用的
* 要使用UEFI開機而配合的格式
* 最多可以分128個分割區,沒有延伸分割區、邏輯分割區的概念(待會面會提到,對作業系統來說允許的分割區數量不是無限的)
不過我完全沒有分割過GPT格式的硬碟,剛剛上面提的是我目前知道的部份。接下來推廣Linux遲早會碰到這個問題,如果研究出來的話再補上。
# 數量並不是無限
而邏輯分割區的數量就能無限個,但並不是真的能無限,因為Windows的分割區代號是從(A)(B)(C)(D)(E)(F)(G)...排,只能有26個(A)(B)已經固定給軟碟機(磁碟片)使用,剩下24個能用,(C)通常是給作業系統的分割區使用,其他(D)(E)(F)...是一般分割區(主要和邏輯都一樣)存取,但隨身碟、讀卡機...也得要一起算進去,所以不要邏輯一直分的很高興,超過(Z)的部份全部都是不能用的。
至於Linux那邊,也是有上限,,如果是用IDE最多可以有59個邏輯分割,SATA的最多可以到11個邏輯分割區。
# 分割時的要點
## 主要要裝Linux的分割區(/)
* 檔案系統就用EXT4吧: 主要從Ext3發展來的,速度會比Ext3快!
* 容量只要25GB就夠用了: 通常Linux需要吃得容量極少,對我這種很會亂裝軟體來說,都還會嫌用不完(以上的容量建議是不包含/home家目錄的話)
## Linux家目錄(/home)分割區
* 檔案系統用Ext3 / Ext4: 如果有考慮要讓Windows作業系統也能存取的話,目前我頂多翻到支援Ext3格式的工具。但是如果不考慮Windows存取的話,可直接用Ext4。
(不過如果要在Windows當成”主要”的資料存取,最好打消這個念頭吧,因為我目前翻到的工具沒這麼好用...)
* 能盡量多大就多大: 裡面會放你平常用的資料和設定檔,也有可能會放檔案超大的電影、映像檔、雜七雜八的...
## SWAP分割區
* 可以當成記憶體不足時所使用的虛擬記憶體
* 休眠前會把狀態存到這個分割區,下次開機從這邊還原
* 容量的話,記憶體多大就切記憶體容量再多一點點即可。(像是說如果我有8G記憶體,那我大概會切10G給Swap分割區)
## 如果要和Windows並存的話
* 家目錄用的(/home)分割區可以切小一點,把主要資料哪到Windows支援的平常放資料的分割區那邊(我指的是通常放非作業系統相關的資料在D槽)
* 如果要讓Linux也能存取Windows作業系統分割區(指C槽)的話,在Windows 8,請關閉「快速開機」,因為Windows 8的關機實際上並不是真的關機,而是將你的帳號登出以後休眠。
* 雖然Linux也可以存取NTFS分割區,但是因為支援的方式是透過反組譯來開發出來的,效果不會像原生Windows上的那麼好。(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很夠用)
# 我平常使用硬碟分割軟體的方式
以下介紹的,各有各的好處,所以我都看情形交錯使用。
## Gparted
* 首推!也是開放原始碼的軟體。
* 可以直接安裝在Linux作業系統上,也有Live CD的版本可以直接開機使用。
* 支援眾多檔案系統(要看你的Linux支援狀況而定,而Live CD版是大部分可支援)
* 主要用來作硬碟分割的軟體
## EASEUS Partition Master Free Edition
* Windows上免費強大的硬碟分割軟體
* 在移動Windows分割區時,會遠比Gparted來的有效率太多太多
* 但是不支援Linux分割區
## SPFDisk
* 我平常是拿來檢測硬碟、修復硬碟用
* 可以製作開機選單
原來swap可以給休眠用。
除了休眠外,幾乎沒有什麼程式在跑的時候會用到swap。
做server用,記憶體夠大,不需分割swap。
如果做桌面使用,linux開啟也夠快,不需要休眠,也沒分割swap。